發布時間:2022-03-01 瀏覽次數:62
近一兩年,許多資本紛紛從團購、外賣的混戰中撤出來,轉而投入食材批發領域,這片被估值“億萬”的商業“藍海”。對于這片前景巨大、信息化程度低的市場,每個闖入者的野心和發力方式都是不一樣的。
有些公司一上來就試圖革掉批發商的命,以為去除多級批發商,自己采購自己配送就可以有巨大的利潤空間;也有些公司充當“信使”,翹著二郎腿看著批發商們你爭我搶,想著坐收漁利。實際上,他們到最后都泥潭深陷,成為許多躍躍欲試創業者們的試錯藍本。雖然移動互聯網的魄力很強悍,但在面向傳統行業的推進過程中,總免不了“尸骨成群”,進入的企業死了一批,又升起一批,誰是最終的勝者,無人知曉,而唯一確定的是,這個行業終將被改寫的命運。
面對這場“毫無勝算”的互聯網“侵略戰”,第一個被寫入死亡名單的,是傳統的食材批發市場。
有人曾大膽預言:未來十年內,傳統的食材批發市場將消失。姑且不論這個預言是否言過其實,單從市場目前的狀況來看,食材批發市場確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,食材批發市場都是靠著一塊地生財,通過收取入場費實現盈利的。它的前期投入資金并不大,并且仰仗政策和地利優勢,往往能夠迅速成長起來,實現長期穩定的盈利模式。盡管它粗放的管理方式以及臟亂差的經營方式一直受人詬病,但鑒于還沒有出現可以“取代”它的平臺,傳統的食材批發市場長期都是“獨占鰲頭”的。
但這張“頭把交椅”,卻在移動互聯網進入后開始搖搖欲墜。
首先,是越來越多的食材供應商加入互聯網平臺,成為他們采購、配送的一環,傳統批發市場所依賴的入場費營收不斷縮水,造成利潤的減少。此外,傳統批發市場的功能被新興的互聯網食材采購平臺所替代,線下交易已經不是餐館老板和供應商們唯一的選擇,而線上交易帶來的信息透明、運作高效等優勢,也不是傳統食材批發市場所能具備的。
與此同時,鄭州某農批市場的管理者梁老板表示,前一段時間,他也慢慢發覺,自己轄區的商戶數量在減少,這曾讓他感覺到茫然、不知所措。而如今,他已經逐漸接受互聯網將改變傳統行業的事實,對于未來,梁老板認為,他會有意識地向互聯網靠攏,希望能在格局改變之前,找到自己新的位置。
上一篇: 火鍋食材:毛肚為什么要“七上八下”的涮?
下一篇: 有些火鍋食材價格比較高,大可不必去點